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安徽胡氏宗亲网,胡姓的精神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舜帝至胡公满世系表

[复制链接]

346

主题

81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站长助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232

网站推广勋章踊跃发帖勋章原创先锋勋章特殊贡献勋章终身成就勋章团结和谐勋章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1:1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舜帝至胡公满世系表
作者:江苏胡恒俊
第一世  舜帝
孔安国:“握登……生舜于姚墟(约公元前2173年。姚墟,《五帝纪》旧注云‘在雷泽县东十三里’,即今山东菏泽市东北),故姓姚;目重瞳子(即目有双瞳),故曰重华,字都君。”《孟子·离娄下》则言“舜帝生于诸冯(一说在今山东菏泽市东北,一说即今山东泗水县诸冯),卒于鸣条。”舜,谥号。《谥法》:“仁圣盛明曰舜。”《史记·五帝纪》:“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黄帝出生之处,今曲阜县城东北)……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约前2113年)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舜子商均”。国号“虞”、“有虞”,以故又称“虞舜”。
《史记·陈杞世家》:“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即娥皇、女英),居于妫汭(今山西永济南,源出历山),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即是说,舜帝姓姚,后裔姓妫。《史记·集解》皇甫谧曰:“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同出妫汭的所谓“妫汭五姓”,即胡、陈、田、虞、姚。
按新的《夏商周年表》,禹守丧三年之后践天子位于公元前2070年,开始“夏”纪元,则舜帝逝世于公元前2073年,享年一百岁(至少九十九岁)。
舜帝后裔,支系很多。其地理分布,《路史·后纪十一》载:“舜庶子七人厘降于齐人,圭、胡、负、遂、庐、蒲、卫、甄、潘、饶、番、傅、邹、息、何、有、毋、辕、余姚、上虞、濮阳、餘虞、西虞、无锡、巴陵、衡山、长沙,皆其裔也。”
第二世  商均
《史记·五帝纪》:“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后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
妫姓,名均。《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二十九年(约前2084年),帝命子义均封于商”(按:其后,因契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舜帝又将商改封于契)。封国于商,故号“商均”。夏禹即位,“以虞封舜之子”(在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北),后称“有虞”,后裔又被称为“有虞氏”。子二:夷伯、箕伯。
第三世  箕伯
继位、袭封,为国君。子:强余。
第四世  强余
继位、袭封,为国君。子虞颉。
第五世  虞颉
继位、袭封,为国君。子二:虞思、梦熊。
第六世  虞思
继位、袭封,为商国之君。《左传·哀公元年》载有伍子胥言:夏乱(约公元前1996年),帝相之子(夏禹五代孙)少康为避寒浞追杀,逃奔有虞,“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即二女),而邑诸纶(在今河南虞城县东南)。有田一成(方圆十里为成),有众一旅(五百人为旅)……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助其复位成为夏代中兴之帝王(约公元前1955至前1934年)。生子曰友龙。
第七世  友龙
继位、袭封。生子曰寿旰。
第八世  寿旰
继位、袭封。生子曰叔仪。
第九世  叔仪
继位、袭封。生子曰康仲。子二:康仲、康伯。
第十世  康仲
继位、袭封。生子曰祖妫。
十一世  祖妫
继位、袭封。生子曰发、期。
十二世  发
继位、袭封。生子曰直柄。
十三世  直柄
《世本》宋忠注曰:“直柄中衰”。生子曰妫方。
十四世  妫方
有虞国失,故复妫姓,名方。生子曰振。
《史记·陈杞世家》:“夏后之时,或失或续。”
十五世  妫振
生子曰维。
十六世  妫维
晚年当夏桀(名履癸,又名癸,夏代最后一位帝王)之时。生子曰虞遂。
十七世  虞遂
助成汤灭夏桀立商(前1600年),商汤为备三恪而封之于陈(今河南淮阳)。《世本》宋忠注云:“直柄中衰,殷汤封遂于陈,以为舜后也。”《前汉书·古今人表》,在前四等人中,列商代的“圣人”是“帝汤”,“仁人”是帝汤之妃,“智人”是汤左相仲虺,之后的“中上”等人,便是“虞公遂”,足见其贡献与影响。
《前汉书·世经》:“夏后氏继世十七王。”舜帝后裔与夏禹后裔,至此都历十七世。整个殷商时代,“遂世守之”,舜帝后裔在陈的封国,一直延续。生子曰寿固。
十八世  寿固
继位、袭封。生子曰敖。
十九世  敖
继位。生子曰胜。
二十世  胜
继位。生子曰元捷。
廿一世  元捷
继位。生子曰偃。
廿二世  偃
继位。生子曰姑猛。
廿三世  姑猛
继位。生子曰公允。
廿四世  公允
继位。生子曰蔺。
廿五世  蔺
继位。生子曰慎叔。
廿六世  慎叔
继位。生子曰野。
廿七世  野
继位。生子曰无执。
廿八世  无执
继位。生子曰菑(zī)。
廿九世  菑
继位。生子曰叔正。
三十世  叔正
继位。生子曰献子。
卅一世  献子
继位。生子曰亚寿。
卅二世  亚寿
继位。生子曰原寿。
卅三世  原寿
继位。生子曰梦延。
卅四世  梦延
继位。生子曰伯戏、阏父。
卅五世  伯戏
继位。因循守旧,不辨商纣王之残虐,纣王被灭,随之失国。《左传·昭公三年(前539年)》齐国大夫晏婴与晋国大夫叔向,议论齐政,预言齐国政权终将被田氏取代:“齐其为陈氏矣!……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意‘随’)胡公、大姬(即妫满夫妇),已在齐也。”
《史记·殷纪·集解》谯周曰:“殷凡三十一世,六百余年。《汲冢纪年》曰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也。”《前汉书·律历志》:“自伐(夏)桀至武王伐纣,六百二十九岁。”
而新《夏商周年表》,成汤灭夏于前1600年,商纣被灭于前1046年,历三十一王,554年。考诸《史记·殷纪》,商王中,太丁与外丙、中壬,沃丁与太庚,小甲与雍己、太戊,祖辛与沃甲,阳甲与盘庚、小辛、小乙,祖庚与祖甲,廪辛与康丁,都是兄死弟及,虽有三十一王,实历十七世,平均三十二点六年一世。
阏父
专心陶艺,不满长兄伯戏依顺纣王,投奔周文王,被封陶正。子:满。
《前汉书·古今人表》将人分为圣人、仁人、智人直至愚人九等,其中周初的“智人”,“虞阏父”之后紧接着“陈胡公满”,并用“舜后”二字注释。
卅六世  妫满
《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前548年)郑国大臣子产曰:“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事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也,与其神明之后,庸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诸陈,以备三恪。”
《诗·陈风谱》有唐孔颖达疏语云:“案《乐记》云:‘武王未及下车,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乃封夏后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则陈与蓟共为三恪,杞、宋另为二王之后矣。”
《春秋·左传》昭公八年(前534年)载,楚灭陈,晋侯问于史赵曰:“陈其遂亡乎?”对曰:“……陈,颛顼之族也……且陈氏得政于齐,而后陈卒亡。自幕至于瞽叟,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置德于遂,遂世守之;及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臣闻盛德必百世祀,虞之世数未也。继守将在齐,其兆既存矣。”
说明
一、唐贞观六年(632年)江西丰城瀛洲学士姚思廉创修之《姚氏世谱》,与现今的《陈氏族谱》、《中华胡氏通谱》,皆列舜至妫满共34世,除了个别字形有别(如“友龙”与“有龙”,“寿旰gān”与“寿肸xī”,“猷子”与“献子”),或抄写之误(如“慎叔”误为“填叔”)外,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列商均之子为“夷伯”,后二者均列商均之子为“箕伯”。有人根据《世本》中宋忠的注释“虞思之后,箕伯、直柄中衰,殷汤封遂于陈”,认为“箕伯”既是虞思之后,而虞思又是虞颉之子、强余之孙,就必然不是商均之子;“夷伯”与“箕伯”,实际是两个人。究竟如何?
《左传·昭公三年(前539年)》载有齐国大夫晏婴,奉齐景公(前547~前490年,在位五十八年)之命出使晋国联姻期间,回答晋国大夫叔向对齐国政权的看法,预言齐国政权终将被田氏取代时说:“齐其为陈氏矣!……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意‘随’)胡公、大姬(武王长女。胡公、大姬,即妫满夫妇),已在齐也。”古人言朝代、封国的兴衰,往往只言首、尾的王者、君主之名。晏婴生活的时代,史料相当丰富,之所以被称为“晏子”,显系学问大家,且比生活于“焚书”之后的宋忠,早千余年。其言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已经跟随胡公夫妇,来到齐国享受奉祀,是把箕伯与直柄,虞遂与伯戏,分别作为夏、商两代舜帝后裔,在虞、陈封国的首、尾君王的。而且,言朝代、封国的“中衰”帝王、君主,自古只指一人。宋忠言“箕伯、直柄中衰”,难道箕伯与直柄之间,还有“初衰”、“衰甚”之分?有悖常理。
因此,商均之后,应是“箕伯”,而非“夷伯”。“夷”者,《说文》释为“东方之人也,从大从人”。郭璞《尔雅注》云:“九夷在东。”直至周代,仍称东方各族为“东夷”、“九夷”。汉代才开始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为“夷”,如称“西南夷”。商均之子,生活在夏初,所继之国在虞,处于“中国”之中,与“东夷”相去甚远,怎会以“夷”命名?若言“谥号”,虽然“克杀秉政曰夷”、“安心好静曰夷”,但是,夏代还未开始对封国之君颁赐谥号。也许是音近,而误将“箕伯”误为“夷伯”。因为,在众多典籍、族谱中,称舜帝后裔中有名“夷伯”者,仅仅唐代姚思廉创修之《姚氏世谱》,可谓“唯一”,堪作“孤证”。
二、上述姚、陈、胡氏三谱,既无夏代“中衰”的“直柄”,更无商初封于陈的“遂”。据《左传》昭公八年(前534年)“舜重之以明德,置德于遂,遂世守之;及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虞帝”。虞遂自商汤封之于陈,世代守之,直至商末,虽然伯戏不才,但其弟阏父之子“胡公不淫”,周武王才将妫满作为圣君之后的有德者,仍封于陈,使奉舜祀。“直柄中衰”,故应将所缺的“中衰”之“直柄”,与商初封于陈的“虞遂”,补录进去。这样,舜帝至妫满的世系,应为三十六世。

三、夏代,实行“父死子继”的世袭制度,所以《汉书·律历志·世经》说“夏后氏继世十七王,四百三十二岁。”按新《夏商周年表》的考证结果,夏代(前2070至前1600年)十七世帝王,实际历时470年,世均约二十八年。而商代,“父死子继”与“兄死弟及”制度混用,虽经三十一王,首尾长达556年,实历十七世,平均三十二点七年一世。如此,则夏、商虽历四十八王,而按世系看,却只有三十四世。
自夏至商,为何商均至妫满,却历三十五世,在商代比商王世系多一世?
首先,舜帝逝世之后,夏禹才登天子之位,开辟夏朝。
其次,按《汉书·律历志·世经》,舜与禹,都是颛顼六代孙;舜帝传位夏禹,禹守丧三年,即天子位十年,同样百岁而崩,大禹只比舜小十三岁。舜帝至妫满,是血脉相传;而夏与商,却不是同一血脉,世系无法衔接。虽然纣王与伯戏、阏父同时代,但是,商代,舜帝后裔为小封国之君,实行“父死子继”制度,平均三十年一世,应历十八世;而商汤后裔多“兄死弟及”,虽仅十七世,首尾却达556年,平均近三十三年一世。
四、世孙、世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1、世系,《辞海》解释为:“指一姓世代相传的统系。”
2、世:“世”,《辞海》解释为:“世,①古称三十年为一世。《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②父子相继;世代。如五世同堂。《周礼·秋官·大行人》:‘世相朝也。’郑玄注:‘父死子立曰世。’”《康熙字典》:“世,代也。《论语》:‘必世而后仁。’注:三十年为一世。”《左传·宣三年》:‘王孙满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3、孙:“孙”。《辞海》的解释是:“①儿子的儿子。②孙子以后的各代。如:曾孙;玄孙;十世孙。”
仅仅“孙”,就有很多称呼:
曾孙:孙之子,谓“曾孙”。
玄孙:曾孙之子,谓“玄孙”。
来孙:玄孙之子,谓“来孙”。
晜(昆)孙:来孙之子,谓晜(昆)孙。
仍孙:晜孙之子,谓“仍孙”,又称“耳孙”。
云孙:仍孙之子,谓“云孙”。
4、世孙
世孙”,是指从第一代孙算起的孙辈世数。
宋绍兴元年(1131年)龙图阁学士、通议大夫权礼部尚书胡直孺《安定胡氏家乘序》,有句云:“《唐书》则曰:夏禹封舜子商均于虞城,三十二世孙遏父为周陶正,武王妻以元女大姬,生满,封之于陈,赐姓妫,以奉舜祀。”
抛开错误的“遏父为周陶正,武王妻以元女大姬”,《唐书》所言,说明商均至遏父,已历三十四世;舜帝至妫满,实历三十六世,与众多史家记述完全吻合。
五、李白大唐乾元元年戊戌(758年)《胡氏家谱序》中,因胡晖家族系平民出身,所以从舜帝到满公,历37世(见附件),亦在情理之中。

李白
胡氏家谱序
古者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
吾友胡珲,字璞山,其祖颉,仕唐,归老林泉。珲因隐居云台之麓,常养白鹇。予访至其宅,见其家谱,始晰胡氏出自2商均,商均之子3孟曰拘孟,仲曰毁仲。
拘孟生4相丁,相丁生5太辛,太辛生6太丙,太丙生7昌圉,昌圉生8亚丁,亚丁生9思幕,思幕生10冥差,冥差生11公召,公召生12鞠拘,鞠拘生13祁菟,祁菟生14璮庚。璮庚逃匿山泽,不知所终。
毁仲生4珀,珀生5耆,耆生6良,良生7兴,兴生8克,克生9弗,弗生10虢仲,虢仲生11宇,宇生12合元,合元生13丕,丕生14珍,珍生15玄通,玄通生16恢,恢生17抚,抚生18伯盛,伯盛生19奢,奢生20整,整生21元则,元则生22述,述生23愨(que),愨生24伸和,伸和生25宝昂,宝昂生26志,志生27雅,雅生28次豹,次豹生29敷,敷生30节,节生31超,超生32逊,逊生33庆,庆生34禹,禹生35文科,文科生36阏父为周陶正。
阏父生37满,武王克商,以元女太姬配满,封国于陈,以奉舜祀。弥年寿考,谥曰1胡公。其庶子2丹,以谥为氏,遂姓胡氏,三十七世而至君祖颉。
溯自周、秦、汉、魏,以历晋、隋而至我唐,代有达人,世多显宦。闻之积德而累仁,保世以滋大。胡氏之兴,正未有艾,君奚以隐为?因请谱叙,即书所系以记之。
大唐乾元元年戊戌(758年)仲冬月长至日供奉翰林李白序

资料来源:《世界胡氏通谱》编委会秘书长胡恒俊



弘扬家族文化,服务宗亲交流。

346

主题

81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站长助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232

网站推广勋章踊跃发帖勋章原创先锋勋章特殊贡献勋章终身成就勋章团结和谐勋章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5-30 21:24:17 | 只看该作者
   (一)自黄帝至舜帝的世系

    舜帝(重华公),黄帝(轩辕氏)的九世孙,为陈氏最早的祖先,称太始祖。
    自黄帝至舜帝的世系问题,存在“九代世系”和“十代世系”两种世系情况:
    九代世系:1黄帝-2昌意-3颛顼-4穷蝉-5敬康-6句望-7桥牛-8瞽叟-9舜
    十代世系:1黄帝-2昌意-3颛顼-4幕-5穷蝉-6敬康-7句望-8桥牛-9瞽叟-10舜
    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名曰轩辕。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二曰昌意。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帝颛顼生子曰穷蝉。“虞舜者名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一般学者认为自黄帝至舜帝传世九代。
    但也有学者曾发现有个别老谱载其世系为十代。如《川(四川)黔(贵州)边陈氏联宗合谱》是十代的世系。其做法就是在颛顼与穷蝉之间有“幕”一代。依据是《左传•昭公八年》注曰:“幕,舜之先,瞽叟舜父,从幕至瞽叟无违(天)命”。又《史记•五帝本纪》考证云:路史余论曰“吕梁碑,刘耽作,碑中叙纪虞(舜)帝之世(系)云:‘舜祖幕,幕生穷蝉,穷蝉生敬康……瞽叟生舜’”。
    上述两种情况都有依据,但十世系说法存在一个问题,即“幕”父是谁,没有明确的考证。我认为,在颛顼与穷蝉之间随意加“幕”一代的做法不可取,上述“幕生穷蝉”、“帝颛顼生子曰穷蝉”和“穷蝉父曰帝颛顼”,说明颛顼即“幕”;或者曰,颛顼和“幕”,一个是穷蝉的生父,一个是穷蝉的继父,在陈氏族谱中,出继和继入的情况常有。因此,我更倾向于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自黄帝至舜帝九代世系的说法。

  (二)    自舜帝至胡公满的世系

    胡公满原姓妫名满,谥号胡公。生于殷纣王九年(公元前1067年)十月十五日,卒于公元前986年正月十五日。胡公为舜帝卅四世裔孙,为陈姓之始祖。
    据福建闽清县的《陈氏千郎公派》谱,自舜帝至胡公满的世系排序是:1舜帝-2商均-3虞思-4宏公-5吕公-6纬公-7贺公-8楷公-9淮公-10泰公-11箕伯-12直柄-13虞遂-14伯戏-15覆公-16频公-17卢公-18表公-19环公-20容公-21灵公-22益公-23希公-24蔺公-25填公-26野公-27无斁-28甾公-29叔正-30献子-31严寿-32元寿-33阏父-34妫满。
    转引用互联网考证资料:34代的版本亦多种多样,采用哪种亦须认真又要慎重考虑。据分析,福建闽清的《陈氏千郎公派?陈氏历代元祖》世系图的先祖名字,与所在的世次之时间较其他版本之族谱准确度要高,其准确度高的要素有二:
    (1)把虞思作为舜帝之孙、商均之子,在时间上对照比较合理。《史记•夏本纪》载‘太康失国’以后,虞思公帮助太康的侄孙少康复国,说明虞思与太康是同时期人。为此说明虞思是舜帝的孙,从时间与代数位置对照比较准确,所以认为这是本支世系准确度较高的要素之一。有些谱把虞思作为舜帝第六代孙(实传五代)从时间上讲,传五代应历时150年左右,而夏禹至少康复国只有数十年的时间。如《中国通史全编》说:“夏朝从禹传子开始,到太康被后羿夺取政权后,又经历了三代人约四十年的时间……”。
    (2)世系图中有虞遂之名。据《左传•昭公八年》:“自幕至于瞽叟,无违命,舜重之以明德,置德于遂,遂世守之。及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祀舜帝”。其中说明‘遂’是舜之后人,‘胡公’是遂之后人;遂是胡公之先祖,舜是遂之先祖。至于虞遂作为舜帝13世孙的位置是否正确?我们再进行推敲。《左传•昭公八年》注十八曰:“遂舜(之)后,盖殷之兴,存舜后而封遂”。注中说明虞遂在商汤灭夏桀后,复得商汤再封虞侯。据有关资料表明,自舜之孙虞思佐夏中兴至夏桀末年共历314年,图中自虞思至遂传10代,平均每代31.4年;我们再从遂往下推至妫满看时间与代数是否合理?按遂作为夏末商初时期人,妫满是商末周初时期人,两者之中整整隔了一个商朝,约有500多年,按支图传21代,平均每代27年。从上述以遂为立足点,上推至虞思,下推至胡公,其年数与代数基本合理,可谓遂是舜帝13世孙的位置比较准确。
    据陈氏族谱记载, 陈姓的开姓始祖是陈妫满(胡公满),陈氏的发祥地在河南淮阳县(古称苑丘)。这是三千多年的事了,也就是说,陈姓从开基祖得姓至今天,已经3000余年了。舜帝是上古时代著名的制陶专家,舜的后裔阏父及长子妫满,继承这一技艺,都擅长制陶,因阏父制陶有功,深得周文王欢心,被命为陶正官,并将长女太姬嫁给阏父之子妫满,即胡公满。胡公是谥号。武王灭商后,封妫满为陈,陈为国号,以国为姓,即陈姓。妫满受封的陈国,在今河南开封以东,江苏徐州以西,安徽豪州以北至山东济宁市以南这块地方。在周朝各诸侯国中属于较大的诸侯国,都城在苑丘。以国为姓,从此始有陈姓,妫满成为陈国开国君主和陈姓氏开姓始祖。
    据《中华之骨网站》,“断代工程”认为,陈国从妫满受封(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将长女太姬嫁给妫满,敕封于陈地),至楚国灭陈(公元前479年),历时566年。这就是陈国的历史,也是陈姓的一段历史。
1999年4月下旬,在河南许昌、长葛、郑州,隆重举行了“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第十三届国际大会”。此届会上,对陈氏古代世系史作出明确论述:“据史书记载,舜帝出生于今山东省菏泽市姚墟,故以姚为姓。武王灭商后,舜裔妫满有功,被封为陈侯,都宛丘(今淮阳)。满公遂以‘陈’为姓,成为陈氏鼻祖,满公去世后被封为胡公,子孙遂以‘胡’为姓。公元前六七二年,完公敬仲奔齐,改为‘田’姓,为田姓始祖。其九世孙田和代齐,史称‘田齐’。公元二二一年,秦灭齐,贬齐王建于共邑。建公第三子轸公恢复了‘陈’姓,迁颍川。”此论既肯定了陈胡公满的“本妫姓,命陈氏”的史实,又明确了陈氏代世系的渊源主流,还为“陈氏得姓始祖”之争,作了科学结论。

  (三)    陈实公为颍川陈氏始祖。

    自胡公满至陈实公的世系:
    依据《史记》、《春秋左传》、《辞海.中国历史纪年表》、《陈氏宗谱》陈氏总图和陈氏宗亲网等互联网考证资料分析整理,自胡公满至陈实公的世系如下:
    1、胡公满(舜帝卅四世裔孙,陈国开国君主,谥胡公,为陈氏得姓鼻祖。生卒:前1067-前986,陈姓受封得姓始于公元前1045年陈国建立之年,在位1-60年,公元前1045-公元前986)
    2、申公(讳犀侯,胡公长子,在位1-25年,公元前985-公元前959)、相公(讳皋羊,胡公次子,在位1-45年,公元前958-公元前914)
    3、孝公(讳突,申公之子,在位1-36年,公元前913-公元前878)
    4、慎公(讳圉戎,孝公之子,在位1-23年,公元前977-公元前955)
    5、幽公(讳宁,慎公之子,在位1-23年,公元前854-公元前832)
    6、釐公(讳孝,幽公之子,在位1-36年,公元前831-公元前796)
    7、武公(讳灵,在位1-15年,公元前795-公元前781)
    8、夷公(讳説,武公长子,在位1-3年,公元前780-公元前778)、平公(讳燮,武公次子,在位1-23年,公元前777-公元前755)
    9、文公(讳圉,平公之子,在位1-10年,公元前754-公元前745)
    10、桓公(讳鲍,文公长子,在位1-38年,公元前744-公元前707)、厲公(讳佗,文公次子,在位1-7年,公元前706-公元前700)
    11、利公(讳跃,桓公次子,在位5月,公元前700)、莊公(讳林,桓公三子,在位1-7年,公元前699-公元前693);宣公(讳杵臼,桓公四子,在位1-45年,公元前692-公元前648)
    12、穆公(讳款,宣公次子,在位1-16年,公元前647-公元前632)
    13、共公(讳朔,穆公之子,在位1-18年,公元前631-公元前614)
    14、靈公(讳平国,共公之子,在位1-15年,公元前613-公元前599)、陈君征舒(夏征舒,在位数月,公元前599年)
    15、成公(《陈氏宗谱》为“威公”,讳午,靈公之子,在位1-30年,公元前598-公元前569)
    16、哀公(讳弱,成公长子,在位1-35年,公元前568-公元前534)
    17、陈留(哀公三子,在位9月,公元前534年3-11月)、陈悼太子师(哀公长子,不在位)
    18、惠公(讳吴,太子师之子,在位1-28年,公元前533-公元前506)
    19、懷公(讳柳,惠公之子,在位1-4年,公元前505-公元前502)
    20、闵公(又曰愍公、湣公,讳越,懷公之子,在位1-23年,公元前501-公元前479。为楚所并,据《史记》载,陈至此历20世26君588年)
    21、衍公:原名剑,闵公之子,公元前506年-乙未年(东周敬王14年)生,公元前436年-乙巳年(东周考王5年)70歲卒。为避亡国之祸,改名衍,字子蕃,遷陽武。妻談(譚)氏,子二:陳璉、陳璵
    22、琏公:陳衍長子,公元前486年-乙卯年(东周敬王34年)生,公元前436年-乙巳年(东周考王5年)丁艱,歸奉宗祀。配程氏:子一:履輝
    23、履辉:陳璉之子,公元前461年-庚辰年(东周贞定王8年)生,配湯氏:子一:周昌
    24、周昌:履輝之子,公元前433年-戊申年(东周考王8年)生,公元前362年-己未年(东周显王7年)72歲卒於齊。配汪氏:子一:裔
    25、裔公:周昌之子,公元前402年-己卯年(东周威烈王24年)生,公元前329年-壬辰年(东周显王40年)74歲卒。配丁氏:子二:伯承、仲丕
    26、仲丕:裔之次子,公元前371年-庚戌年(东周烈王5年)生,公元前299年-壬戌年(东周赧王16年) 73歲與兄同卒。配花氏:子二:從善、從吉
    27、从善:仲丕長子,公元前348年-癸酉年(东周显王21年)生,公元前265年-丙申年(东周赧王50年)84歲卒。配趨氏:子一:德紹
    28、德绍:從善之子,公元前315年-丙午年(东周慎靓王6年)生,公元前249年-壬子年(秦莊襄王元年)67歲卒。配王氏:子二:選[早逝]、述
    29、述公:德紹次子,公元前290年-辛未年(东周赧王25年)生,丁巳年-公元前244年秦始皇嬴政三年47歲卒。其時幼子平年僅14歲耳。配樊氏:子二:伯、平
    30、陈平:述之次子,公元前257年-甲辰年(东周赧王58年)生,公元前178年-癸亥年(西汉文帝2年)80歲卒。妻張氏,子二:買、原仁
    31、原仁:平之次子,公元前221年-庚辰年(秦始皇26年)生,配胡氏:子二:子遠、子逸
    32、子远:原仁長子,公元前194年-丁未年(西汉惠帝元年)生,配莊氏:子一:澄
    33、澄公:子遠之子,公元前162年 → 己卯年(西汉后元2年)生,配胡氏:子一:與京
    34、與京:公元前141年-庚子年(西汉后元3年)生,配皮氏:子一:考
    35、考公:與京之子,公元前110年-辛未年(西汉元封元年)生,配胡氏:子一:湯
    36、汤公:考公之子,字繼夏,公元前86年-乙未年(西汉始元元年)生,公元1年-辛酉年(西汉元始元年)80卒。配餘氏:子二:馮、勳
    37、鸿(馮)公:湯之長子,公元前64年-丁巳年(西汉元康2年)生,配餘氏:子二:鹹、晟
    38、晟公:馮之次子,公元前27年-甲午年(西汉河平2年)生,配王氏,子一:會可
    39、会可:晟公之子,公元1年-辛酉年(西汉元始元年)生,配曹氏,子二:珍、琛
    40、珍公:會可長子,公元26年-丙戌年(东汉建武2年)生,公元123年-癸亥年(东汉延光2年) 98歲卒。配康氏,子一:嗣
    41、嗣公:珍公之子,公元48年-戊申年(漢光武劉秀建武24年)生,配何氏,子三:翊、翺、翔
    42、翔公:嗣公三子,字子麟,公元81年-辛巳年(东汉建初6年)生,公元167年-丁未年(东汉延熹10年) (东汉永康元年)87歲卒。配金氏,子三:實、崩、邃
    43、实公:翔公長子,字仲弓,公元104年-甲辰年(东汉永元16年)生,初爲西門亭長,與荀淑、鍾皓、韓韶齊名,稱爲穎川四長,公元169年-己酉年(东汉建宁2年),攜子若孫詣荀淑家,太史奏德星見,於是許州建德星亭,至今古跡猶存。鍾皓爲郡功曹,會公府臨辭,太守高倫問皓:誰可代?皓即曰:明府必欲得人,西門亭長陳實可代。中常侍候覽亦舉,倫從之,實爲郡功曹。五辟三府,再辟大將軍,宰聞,喜半年,太邶一載,修德清靜百姓以安。公元154年-甲午年(东汉永兴2年)因沛相賦斂違法,遂棄官歸吏,民追思。公元166年-丙午年(东汉延熹9年)帝捕收黨人下獄。實曰:吾不就獄,袩o所恃,乃自往請囚,次年因實赦,天下黨人盡赦。實遂
    隱邶山禁錮20年。樂天知命淡然自逸,大將軍何進、司徒袁隗kui屢辟授官,堅辭不就。光祿大夫楊賜、司徒陳耽每拜公卿,輒曰:陳實未登大位愧於先,在閭裏平心率物,人有爭訟輒求判正,曉辟曲直而退,無怪街坊曰:寧爲刑罰所加,不爲陳君所短。有盜伏梁上,公見之,呼其子曰: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與性成,樑上君子是也。盜投地伏謝,公曰:視君不是盜,皆因貧至此。賜絹二匹釋。賢士倚賴,德及士庶,聲聞朝野。公元187年-丁卯年(东汉中平4年)丙寅月丙午日年84卒於家,[詳《後漢書》卷62]與孺人鍾氏合葬開封府郾城太丘坪。子六:紀、夔[政]、洽、諶、休[信]、光
    据广东省五华县陈立钦先生所著的《中华陈氏源流二》书中说:“公元前479年陈国被楚国灭亡之后陈国的最后一个君主陈湣公(也称闵公、愍公)被楚惠王杀死,陈湣公的儿子陈衍避难阳武(今河南兰考县境内)隐姓埋名。传十代出了个陈平,佐汉高祖刘邦定天下,成为三朝丞相。衍公十五世孙陈考,从阳武徙居山阳瑕丘(据说今山东滋阳县),传至陈翔公(衍公廿二世孙)又由山阳瑕丘移居颍川,陈实公即为陈翔之子”。同此说的还有江西省的《义门陈姓历史资料》。若依此说,陈实公即为衍公支系之裔孙。

           陈氏拱宸公二十七世孙陈大岳

弘扬家族文化,服务宗亲交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无图版|安徽胡氏宗亲网 ( 皖ICP备10204315号 )  

GMT+8, 2024-6-18 21:16 , Processed in 0.09051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