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安徽胡氏宗亲网,胡姓的精神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胡长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徽胡氏通志——宿州市通志1

[复制链接]

32

主题

54

帖子

19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95

踊跃发帖勋章原创先锋勋章资料贡献勋章

QQ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9-4 10:04:28 | 只看该作者

安徽胡氏通志——宿州市通志3

各庄庄考
灵璧县向阳乡官庄村老营胡老庄
据历史记载,千年前虹乡老营胡地区,在唐宋五代时期属于泗州西部荒凉的沼泽地。后经国家治理水患,逐渐形成黄淮流域可爱的肥沃土地。我始祖明公率全家主仆西辞黄土高原,东卜泗州虹县,从甘肃省固原县,约于990年前后,为寻找其弟胡琦(琦公是凤阳节度使胡谦的次子),到了泗州虹县,因为我祖故居黄土高原水源极其缺乏,来到虹县后看到有充足的水源,广阔的荒地。挖井三尺即可吸水饮用。与故居相比真乃天大幸事,便决定在此安家立业。选中老庄胡这块宝地,暨二世祖贯公、(二世祖通公、随公迁徙外地),三世祖丛尧公留守老庄胡繁衍生息。现在全庄共有300多人。
老庄胡是虹乡胡姓历史悠久的村庄,又是名胜宝地。后坐黄埝(现开封至扬州公路)。后倚山影山,左手扶鹿鸣山,右手扶凤凰山,前望淮浍河东流浩荡之水。近把握住曹湖、淹湖,宅基兴建在谭宅、曹顶之前,东面尚有钓鱼台,真是千里平原一年四季芳香。
始祖明公耄耋之年选云兴蒸霞蔚安葬宝地,老庄门前大路南侧,地势平稳,气脉通畅,璇窝起浮,后倚盐商大道,前怀目睹荒湖无界视野。其后相继建造胡姓宗祠一老祠堂。可惜;宗祠年久失修,历经兵燹灾难,于明代湮圯无继。清代因灵北、宿县老汪湖,胡姓人口繁衍昌盛胡氏宗祠被迁至灵璧西关(现凤仪市场)重建。至民国初年已毁坏无迹。
家冢变动:始祖明公坟的左侧是二世祖大公通公坟,因其后裔迁至宿县老汪湖定居(后称胡集)。为方便祭祀于明代在一次祭祀中把通公遗骨搬到老汪湖安葬,(现有石香炉和碑考证)。到解放前通公冢址还有很大一个坑,现在六十岁以上的人都见到过,通公左侧还有三世祖至二十世祖的几十座坟墓,(现已成平地)。明公坟的右侧是二世祖二公贯公坟,至明公坟有十几米远,现在还有三四米高,足以证明在当时是多么高大和雄伟。贯公坟右侧还有三世至二十世祖的几十座坟墓,(现在还在)。
老庄胡至二十一世有三大支系,二十三世祖景谊公迁往藕庄街定居。二十四世祖廷文公迁往冯庙小高庄定居。其后裔有成公又过继给老庄东头糙老人嗣子,(是冯庙近支)。
老庄原址在大汪北首,由于战乱灾荒,加之高地不多宅基限制,世代都向外搬迁,长住只几十户人家。千年以来没逾百人,如逾百人就有一次大劫,就六零年劫难老庄有几十个年轻力壮者在劫难逃。后来德恩公在西北梨树行垫宅基盖房居住,德维公在西南方向垫宅基盖房居住。后又向东发展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村庄,有官庄到汤圩的东西路从门前通过。至七十年代新修了向阳至官庄的公路,改变了地形,原来大路调整成公路。随着人口发展在公路南又建起一排住宅。
水有源,树有根。虹乡胡姓明公后裔,不管迁徙到哪里均承认是从老营胡迁徙的,均承认老庄是祖居之地。自始至今均承认虹乡胡姓家谱的正确性,严肃性。但因老谱失传,谱资廖廖无几,历代祖讳尊名不详,为此我们感到惭愧。望我族人有清醒头脑,恒心意志,各支查找老谱资料,采访老人相传。把虹乡胡姓家谱发扬光大,把胡氏祖训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摘自虹乡老谱老庄分谱  灵璧县向阳乡官庄村梨园庄  胡长玉  撰写
灵璧县向阳乡胡圩村老营胡庄
虹乡老营胡庄是虹乡胡姓定居后创建的第二个村庄。是由二世祖贯公从老庄分居拔宅子前来盖房定居。首先就是现在前排东头胡崇舜的宅子。到三、四代以后又分居迁到橡树庄,当然要比原宅强一些。从老营胡庄看来,支系繁多宅基紧张。每三间宽要住两户,或前后住或一家一间半。就大汪的形势来看,老营胡庄大汪就有200多米长,又从庄西头还有南北大汪一百多米长。这说明新庄子要比老庄子大几倍,想当然人口也多几倍。老庄人口是向官庄进胡庄发展在向霸离铺虞姬灵北发展。老营胡庄是向圩里、前巷、橡树、瓦坊、五河发展。
虹乡老营胡庄1900年前人口情况。从前边第1排东头算起,第1户胡有烈。2胡有功。2户胡有位。3户胡长田。4户胡有建。5户胡有力。6户胡德甫。7户胡有才。大巷子。8户胡德枝。9户胡元折。10户胡元其。11户胡元申。12户胡德玉。13户胡有春。14户胡有平。15胡德富。16户胡秀斋。17户胡长遇。18胡有连。19户胡有会。20户胡有染。21户胡德益。22户胡德化。23户胡元赵。24户胡有亲。25户胡有宝。26户胡有布。27户胡有富。28户胡德先。29户王大牙无嗣。30户胡德木。31户胡有哲。 第二排从东头算起1户胡韩氏韩小脚。2户胡有银。3户胡长亲。4户胡有海。5户胡德凤。6户胡德元。7户胡有然。8户胡有水。9户胡有山。10户胡德美。11户胡德才。12户胡有田。13户胡德美。14户胡德起。15户胡德早。16户胡开谷迁明光市。17户胡德润。18户胡德中。门向西庄从南头起第1户胡有威。2户胡有勤。3户胡有带。4户胡德臣。5户胡德君。3排共计54户。现在共有四个生产队600多人
本稿由胡功成胡崇庆胡崇连胡崇亮胡振忠口述。灵璧县向阳乡官庄村 胡长玉 撰写
灵璧县向阳乡官庄村梨园庄
据考我梨园庄约于一六零零年前后由老营胡庄迁来,子肃公与其先祖们在始祖明公茔西北三百米远,种植近二十亩梨树,相传最大的一棵梨树高达十五米之多,占地二百多平方米。每年可结梨四五千斤。在那时,农民种植梨树就算是经济种植了。包括明祖茔前边五百米远也有他们种植的梨树(现在叫圩后庄),面积也有几十亩地。和老营胡前巷庄、老庄、官庄、近胡庄,都有大量的梨树。在那当时,智慧的先祖们就用先进的稼接技术,且品种多样。具体有最早熟的谢花甜、大头酥、水壶碌,中熟的大木梨,最晚熟的老木梨等等。每年六月以后直到九十月份,老营胡卖梨的队伍到处都有,逢哪集、赶哪集,最有趣的是一次在泗县的长沟集卖梨时,有外姓的街霸要欺负我老营胡卖梨的。我们当时的族长就招手高呼,凡是老营胡卖梨的都把扁担竖起来,准备打仗。一声招呼后,长沟街从南头到北头就只能看到扁担,而看不到有多少人了。从那以后,方圆几十里的集市上都没有敢欺负老营胡卖梨的了。要说梨树最多就是我们梨园了,由于看管不方便,后来由仕仲祖定居下来专为看管,因此我庄以梨园作为庄名,迄今未改。我们梨园庄是从老营胡庄迁徙而来。现在共有100多人
由于旧社会的兵荒马乱和土地限制,加之新社会的工作需要。我庄人口迁居外地定居的有:德礼祖次子,有来伯父于一九三五年携全家迁往嘉山县石坝乡庄陈村定居。有学伯父长子,长芹兄于一九五五年携全家迁往明光市古沛镇定居。有响伯父长子,秀生兄于一九六零年携全家迁往定远县藕塘镇定居。
灵璧县向阳乡官庄村梨园庄  胡长玉  撰写
灵璧县向阳乡官庄村官庄圩庄
灵璧县向阳乡官庄村就是以官庄圩命名的,位于向阳乡最东边的一个行政村。与泗县的夏庙村毗邻。官庄圩始建于南宋末年,因老营胡中间的老茔梗,从这里开始,所以这里的地比别处高。才有老庄的胡姓族人 搬来居住,到了明代就有了从灵璧到草沟的交通大道了。因有邮差的车辆行走,在官庄村设立驿站,就有官府的人常来走动,后来就称之为官庄了,从那时起官庄就逢起了集,并且是方圆十几里地唯一的集市,到了清朝的1865年。清廷派李鸿章率军清剿捻军,制定了“三个战略方针”,在皖北普遍修筑圩寨,实行“坚壁清野”就在各个最大的村庄四周挖了圩沟翻上来的土充当圩墙。因为官庄原来是个集镇,和胡圩子是同时开挖的,在街的东西两头设立了圩门,西圩门是胡步领家,东圩门是胡广道家。建国后官庄集贸易与日聚增,挟窄的街道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于1971年官庄驻进了贪宣队。从老街北500米处有开了一个新街,建立了粮站、小学、中学。原官庄乡政府就设在这里。现在共有三个生产队500多人
本稿由胡步远胡业胜胡继忠胡玉科胡业奇口述。灵璧县向阳乡官庄村  胡长玉  撰写
灵璧县向阳乡官庄村进胡庄
进胡庄始建于清朝1600年前后,是从老庄迁徙而来,起先有老庄族人迁来定居而得名,因为迁来支系多,所人口发展迅速,后来又有不少陆续迁往外地定居。现在共有四个生产队近700人。有几家迁到前边的小高庄居住。据传进胡庄北边是原来青龙集旧址,方圆有几百亩地一片,比别的地方高出一二米高,现在还有不少的古砖小瓦,不知这个青龙集和汤圩的青龙寺有多少关联。进胡庄自古人才辈出,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有不少人参加,现有胡玉柱任山东省莱阳军区师政委、青岛市崂山区委书记,为国家安宁和社会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本稿由胡秀连胡振响胡秀松胡崇伸胡业敬口述。灵璧县向阳乡官庄村  胡长玉  撰写
灵璧县向阳乡官庄村小高胡庄
小高庄原来只有两家姓高的,姓胡的是后迁来的,所以都称之为小高庄。姓胡的迁来约有200多年,是于1850年前后从进胡庄迁徙而来。清朝末年有胡家龙、胡家凤为支持民国革命冒险刺杀清廷大员马大人未遂被捕刑办,全家受牵连无后。只有胡长青家人口兴旺,长青公生有四子,一十五孙,现在全家总人口近百人。尤其是其孙业魁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分配到宿州地区邮电局工作,现任宿州地区邮电局局长。全庄有大专以上文凭者十几人,都在外地工作。也有几家迁徙外地定居。
本稿由胡崇堂胡崇华胡崇密胡振祥胡业领口述。灵璧县向阳乡官庄村  胡长玉  撰写
灵璧县向阳乡汤圩村李宅胡庄
汤圩村李宅胡庄约于1700年前后,由虹乡明公第二十七世祖胡德同从老营胡东圩后庄迁来定居,首先是迁到向阳东小马庄居住时间不长,又迁来李宅庄定居。可能是因为李姓迁来较早,所以就叫李宅胡庄。德同公乃李宅胡庄始迁祖也,生二子长子有照在本庄原宅居住,次子有普迁往官庄西小胡庄定居。
本稿由胡茂胜胡茂献胡茂珍胡继刚胡继凤口述。灵璧县向阳乡官庄村  胡长玉  撰写

346

主题

818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站长助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4278

网站推广勋章踊跃发帖勋章原创先锋勋章特殊贡献勋章终身成就勋章团结和谐勋章

QQ
板凳
发表于 2016-9-4 10:00:41 | 只看该作者
宿州的胡氏宗亲行动快,与总会保持高度一致。


欢迎泗县胡大海文化研究会会长胡长玉宗贤注册本网,敬请不吝赐稿。
弘扬家族文化,服务宗亲交流。

32

主题

54

帖子

19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

积分
195

踊跃发帖勋章原创先锋勋章资料贡献勋章

QQ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9-4 10:00:33 | 只看该作者

安徽胡氏通志——宿州市通志2

楔  子
    我胡氏起源于虞舜,上溯至阏父,沿至西周,职属陶正。得姓于妫满。感文王嫁之以女。念先帝赐姓封国。殁后谥号陈胡公,主陈二十余世,享国伍百余年。后裔乃以谥为氏者:分胡、陈、田、虞、姚为(沩汭五姓)焉。发祥于安定郡,(今甘肃省固原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望族名门,人丁兴旺,后裔遍布世界各国,人口之众多,居中华民族人数最多的十五个大姓之第十三位。
我族崇尚道義,以农为主,务工经商。勤学重教,执着求实。为创造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民族的崛起和国家的强盛英勇奋斗,不屈不挠、前仆后继、鞠躬尽瘁。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在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里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名垂青史、千古留芳。这是我族前人的光荣,也是我们后裔的骄傲。
国应有史记宪法,族应有谱牒家规。乃以家齐国矣,有史以来谱牒之花盛开不衰,代代相传,而今者吾辈应高度重视矣。修缮谱牒,可使后裔晓其来历,溯本求源。安得血统何脉。方能脉谊相承,仰敬列祖列宗,孝父母,睦兄弟。以继承祖先之遗德。劳其筋骨,乏其身体。以光宗耀祖接安邦定国之大任而从容矣。
太平修志,盛世续谱,是华夏儿女的传统美德。实为人生能遇的特大幸事。吾辈者何乐而不为呢?况且都是一脉相传,若都尊正道而行,必为祖宗所佑护,其子孙未有不昌大者。九三之年,岁在癸酉。续谱成熟,南北亲族,云嚷续谱。甲戌之春,齐聚老庄,叙前续后,穿平辈份,纠正误传。老谱失修,工作实难。乙亥之初,再次聚齐。竖碑立传,所来亲族,座谈畅言。初次定稿,会址三迁。几经周折,时有三年。初稿脱手,刻印出版。多少亲族,精力耗干。能让后人,知其来历,晓知根源,有矩可依、有规可循,长幼有序,不紊不乱。时跨世纪,已走十载,改革开放,三十有年,引进外企,工业飞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全,生活小康,家有余钱,精神文明,绩谱再颁,全国胡姓,联修通谱,两代书记,大力支援。耀邦夫人,亲自指挥,锦涛书记,提倡多谈,社会文明,和谐发展,世界各地,成立分会,各界精英,辛苦五年,通谱成书,发向全球,光大胡氏,族人喜欢,虹乡宗亲,不甘落后,响应号召,分会成立。二0一一,岁在辛卯,四月四日,清明前天,八省宗亲,齐聚老庄,明公陵园  虔诚叩拜,都去祭祀,大海陵园  虹乡谱系,谨重查阅,海公文化,研究再三。
谱之二部力度更加困难,早期登记入册的各片亲族名单,庄考世系,如不刻印面世,则前功尽弃,怎不让人彻骨痛心。身虽不才,勉当重任,很想把此次族谱建设事业完成,唯恐好事办坏。要想把这件好事办好谈何容易,因为续修族谱是一项浩大而又复杂的工程,宗亲族员众多,文化水准不一,素质参差不等。意见分歧在所难免,名份之争时有发生。要想修好族谱,修谱成员首先要有家族观念,要有吃苦奉献精神。族众要家家参与,宗亲要人人负责。争先恐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特别是在职宗亲要大力支持,退休干部要争先实施。因为历代私家修谱都是官宦之家牵头负责,贫穷百姓同心相帮,才能完成。另外还要有一个同心同德的修谱班子,否则就会多走弯路,或事倍功半,甚至功败垂成。而今之势,只能尽心尽力,勇往直前,问心无愧,死而后已。
虹乡  大海公二十世孙  长玉  谨撰
十、虹乡老谱前言
天之有文以记岁时,地之有图以识疆宇;族之有谱以考世系。上则封存祖庙,下可分藏各支;远可明知根源,近可使世系不紊矣,盛世修国史,乃国泰之民安;而今研家史,乃民族之兴旺;良机幸遏,不可失之。吾族贤达者,谋撰宗谱以昭后晓久矣。为此,贤后远奔吁眙、怀远,定远、肥东、淮南凤阳等地,近则往反于宿、泗、灵、固、五河等处;历经艰辛,征考祠史碑志,幸族人鼎力相助;众志成诚,不负所望,现已成谱。
我胡氏家族,乃舜帝后裔,舜承尧禅,治理天下。斯时也,世年洪流华夏,灾遍神州;舜命禹治之,终平水患,功垂千秋,乃舜之德也。武王于妫汭寻舜裔胡公满封之于陈(今河南宛丘),后裔繁衍,实为昌盛。始祖明公(现灵璧东南老庄门口有其坟墓)瑗公先后由甘肃安定相迁于虹乡、如皋定居,嫡系通贯、遂承继父业,繁衍生息;历经宋元之代,至元末,大海,大渊公横空出世,始露端霓。时大海追于生计,忠随朱元璋(明太祖)起事,南征北战,屡建战功,殁后追封为越国公,谥武庄(现泗县西南二十公里处大胡庄东,尚有大海公及其亲属之墓)。
其后人,或奠居于老营湖,仰承祖训,艰苦创业、诚敬待人,积善堂前;或邻移宿州老汪湖,冬至祭天,孟春祈谷,亲飨先农,亲耕田亩;或乔迂他乡、另辟天地,大展宏图.刨基立业。现星罗棋布,繁衍全国各地,胡氏发展之势可谓壮大矣。
为寻根溯源,骨肉相识;故于岁次巳亥之春,南北各处分支代表齐集于老营胡老庄,共
商胡氏续谱之大计,其经数载,现已编篡成册,刻印于世,以飨后人。
明公廿九世孙  翔麟
明公三十世孙  家永  奉命谨撰
舜帝简颂
   大舜是我国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冀州诸冯(今山西永济市张营乡一带)人,舜帝以孝悌父母而闻名天下。30岁时受到帝尧的赏识,被选为继承人,禅让帝位,并将其女娥皇、女英许配给舜。尧帝死后,舜即位,为有虞氏,定都于蒲阪(今永济市蒲州)。执政期间,他咨询了“四岳”(大禹、皋陶、契、后稷),聘用贤人,设立“九宫”。同时他还立诽谤之木,设进谏之鼓,听取人们谏言。尤其是命禹治水,平息了水患,民生得到了保障。四海之内,无不感戴舜帝的功德。在位39年,死后葬于,鸣条岗。
灵璧县向阳乡官庄村梨园庄  胡长玉  谨撰
满公简颂
满公乃舜帝三十四裔孙也,原居地沩(亦称妫)水,故姓妫名满。善继其志,具有凛然之正气,善继其事,发扬陶技于颠峰,周王赖其器利之用;又敬其气节之高,故始嫁大姬,示以尊宠,继封陈州(今河南宛丘,乃经济繁荣,物产丰富之宝地),赐以厚恩;袭踞夫戗伏羲太睬氏之故都,取代夫虞遂陈国之原地,又俾承舜帝之正统和妫姚之正宗焉;;;;周与满公可谓无尚之赏识,崇高之敬意矣!
     满公逝世后,周王独念其功,而谥号为胡公满焉!按(逸周书、谥法解)云:保民耆艾曰(胡),弥年寿考曰胡。由此可见满公之功德无量矣!因此乃我胡姓得姓之开山祖也;;;。
然而满公又岂止是我胡姓始祖哉,也系陈虞田姚等姓共同之始祖(有史可稽)也;;;;;;;
      又其后,满公后裔播迁神州大地,少数民族亦有融合于胡姓之中者。北魏文帝诏定代人姓族,即为最典型之实例,其中虼骨氏竟改为胡姓矣!而今也,如前例者实多矣;;;;;
  由此可见满公之德泽后世也,宏且深矣;;;吾辈胡姓者能不深感自豪而自荣乎!
                          摘自《虹乡胡姓家谱》  虹乡明公廿九世孙  胡翔麟  撰
明祖简颂
我虹乡胡氏始祖明公约于北宋初年公元990年前后,为寻找其弟胡琦携全家一行人,辞别甘肃黄土高原,一路东徙南下,受尽千辛万苦。来到虞姬墓折转向南准备朝凤阳方向前进,行走十里有余,夜宿虹县境内,派家奴院公前去掘井取埋锅做饭。因为我祖故居黄土高原水源极其缺乏,来到虹县后看到有充足的水源,广阔的荒地。挖井三尺即可吸水饮用。与故居相比真乃天大幸事,便决定在此安家立业。开垦荒地,耕种田园。以农为主,兼营渔猎。安居乐业,日见兴旺。可能在千年以前虹县是中原东方最边远的偏僻地区,紧靠虹泽湖。当时可能只有灵璧、霸离铺、虞姬墓、上马铺、长直沟、秦桥关、佘家台、扬家台、火塘寨等地。据传老营胡周围的金、马、王、张、李等姓都是明朝以后陆续迁来的。老营胡属于虹县西部荒凉的沼泽地区,可能因为当时能垫宅基建房的地也不太多,所以二世祖二公胡贯就从明公茔西南一里地另建新居。二世祖大公胡通在原宅居住,才有老庄与新庄之说。
灵璧县向阳乡老营胡  胡长玉  谨撰
贯公简颂
虹乡二世祖二公胡贯,与父迁至虹县定居后。建房盖屋,安家立业,刻苦勤劳,开垦田园,捕鱼打猎,飞速发展。时在当地,水涝频繁。每盖房都要挖塘垫宅基,或高地不多,宅基坚难。贯祖便另选高地,再建新居。新庄逐渐壮大,老宅不太发展,才称老宅为老庄。在老庄人来说,新庄在有老茔的那湖那边,就称新庄为老茔胡庄。后人迁居外地较多,都把这几个庄都称老营胡庄了。贯祖的老宅基就是现在崇舜他几家老宅基。因为到现在老营胡都说崇舜这个房头是从橡树庄迁来的,其实橡树庄是从崇舜这个房头迁走的。上代迁走定居,留下儿子在老宅居住是必然规律。所以这个房头的祖先葬在橡树庄。橡树庄是和胡士潮到胡崇舜这支系最近,其支发支早辈份就晚。胡崇舜和胡德福同龄辈份相差四代。
灵璧县向阳乡官庄村梨园庄  胡长玉  谨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无图版|安徽胡氏宗亲网 ( 皖ICP备10204315号 )  

GMT+8, 2024-7-1 00:53 , Processed in 0.08267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