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安徽胡氏宗亲网,旨在研究安徽胡氏文化胡氏家谱胡氏派系,努力打造胡氏宗亲精神家园。 返回首页

胡宁生的个人空间 http://ahhszqw.com/?47271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历史封存档案】爷爷胡养初的记者证

热度 1已有 2433 次阅读2015-10-10 14:24 |个人分类:龙坦胡氏| 记者证, 历史

    听父辈说爷爷胡养初曾在芜湖、南京等地给朋友办的报纸当过编辑。特别感谢泾县的朋友余建峰,竟然发现了爷爷在苏州“苏报”的职员证,现在来说就是“记者证”了。
封面
    爷爷的记者证是藏在老家泾县溪头都“兰馥堂”老屋的木梁缝隙的,而婶婶将老屋卖出时却全然不知。被后屋主人打扫后发现,交由吴善平保管。近期,吴善平先生无偿的将老祖宗的珍贵文物交还给我,十分感激。
内页
    最高兴的是有了爷爷的照片,然我们一睹真容。解放前祖父胡养初曾在常熟大姑妈胡庆云处生活一段时期,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驻常通讯员”猜想指的就是这段时期。
 
爷爷胡养初常熟居住记载
    查阅了一下,资料显示:“1937年12月,苏州的秩序基本恢复正常,战争初起,疏散在附近乡镇的报人们,陆续回到了沦陷中的苏州,其中汪铸新、汪剑秋和宫晴初邀集了一批失业的报人,向大民会申请,呈准出版《苏报》。
  苏报社设在早报馆的旧址,编辑人员都是以前《吴县日报》和《苏州明报》的旧人物,使用早报社留下的机器印刷。《苏报》每天出版四开一大张,由于通讯阻隔,因此,《苏报》以本埠新闻为主,大幅度的社会新闻和经济新闻,反映了沦陷初期苏州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苏报》开始有半版广告,后随着人口的流入和返回,商业得到一定的恢复,广告逐渐增多,扩充为一大张,还创办了一个文艺副刊《香雪海》,由以前的《苏州明报》副刊编辑陶寒翠编辑。
  《苏报》出版有半年之久,即奉梁鸿志维新政府宣传局的命令,改组出版《苏州新报》。社长顾天锡,昆山人,著名收藏家,他原是《南京朝报》的编辑,他带了闵绥之、卫东晨走马上任,让关负责编辑事务,卫东晨后来还一度代理过总编辑。《苏州新报》不久还进行了扩张,1938年10月出版过《苏州夜报》,但因为没有销路,发行不到三个月就于1939年1月停刊了。”
通讯员须知
    但1948年间的苏州《苏报》恢复的背景查阅《苏州解放档案解密》显示:
    “《苏报》当时的报址在西中市。临近解放,时局动乱,报社社长陈桂清、副社长王柏年、经营经理张达泉等人早就各自寻找安身之地,躲避战火去了。报社里大部分记者、编辑也离开了,只留下了思想进步的少数记者、编辑和几个印刷部排字房的工人,加起来不过十来个人。 ”张季良说,苏州解放前,《苏报》记者、民盟的地下盟友郑巴奋就在《苏报》秘密支持民盟的活动。解放前夜,郑巴奋和大家一起,准备了红、黄两种颜色的纸张,激情澎湃地印制了“共产党万岁! ”、“解放军万岁! ”等宣传传单和《一夜之间,两个世界》等进步文章。那一夜,窗外是解放军攻城的隆隆炮声,屋内是期盼解放的人们脚踩印刷机发出的阵阵机器声,黎明就快到来了。
    解放后,军管会从10兵团政治部敌工部派了沈复耀等2名干事和政治部印刷厂的2名同志去接管《苏报》。报社楼上是记者、编辑的办公室,楼下就是印刷间。国民党仓皇逃窜,没来得及把印刷设备带走。于是,沈复耀等人决定把报社中当时比较稀缺的铸字房和制版房的设备接收到解放军部队的印刷厂去,报社人员则由苏州市政府有关部门接管安排。 5月1日,沈复耀召集大家开了一个联欢会。大家在联欢会上沟通思想,畅谈着对新生活的憧憬,谈兴浓处,更有不少人亮出自己的拿手好戏,表演起节目来。文质彬彬的沈复耀带头拉起了二胡,编辑部的记者唱起了京剧,还有几个印刷工人虽然不会吹拉弹唱,却抑制不住对“解放了,天亮了”的喜悦之情,兴致勃勃地学起了狗叫、鸡叫,联欢会很热闹,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庆祝着苏州的解放。”从记者证中的社长陈桂清、副社长王柏年的签名看来,爷爷就是这段时期在该报工作的。

路过

鸡蛋

鲜花
1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胡本群 2016-7-14 14:02
资料珍贵,当珍藏。

QQ|小黑屋|手机版|无图版|安徽胡氏宗亲网 ( 皖ICP备10204315号 )  

GMT+8, 2024-4-19 12:48 , Processed in 0.1113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